听新闻
放大镜
浙江海盐:在流程上做减法,在功能上做加法
2020-08-31 13:33:00  来源:检察日报

  今年以来,浙江省海盐县检察院坚持“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战略引领,秉持“小院只有谋作为,小院才有大作为”的理念,牢牢把握数字赋能检察工作带来的发展机遇,搭平台、建机制、促应用,致力“在流程上做减法、在功能上做加法”,推动检察办案再升级,多项智慧创新在疫情时期的检察工作中得到实战检验。

  三色“案件码”优化办案质量

  今年2月,该院紧抓“捕诉一体”模式运行下“一人全链条管理一案”的新形势,将分级管控思维引入到刑事案件办理中,自主研发三色“案件码”,通过精准赋码、科学转码、合理用码,强化质量源头管理,实现案件精密智控。

  精准赋码。去年底,该院联合县公安局共同设计《“案件码”量化评分表》,从犯罪构成、量刑情节两个维度科学量化评分,对提前介入和审查逮捕案件评分“赋码”。以100分作为满分评价基准,设置定罪事实、前科劣迹未查清等10个具体评分项,并根据各项目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反向扣分。案件首次受理时,承办检察官在“案件码”中输入案件基本信息,并对照评分表初次评分后,系统即可根据总分自动划分70分以下、70分至90分、90分以上三档,相应生成红、黄、绿专属二维码。同时,设置刑事责任能力、管辖权未查清等5项一票否决项,只要出现其中一项,该案便会自动生成红码。通过钉钉App将该“案件码”发送给侦查人员,侦查人员手机扫描后即可获悉评分详情。

  科学转码。在“转码”责任上,该院明确提出检察官是非绿码案件“转码”共同责任人,要求承办检察官“赋码”后,出具相应案件的补充侦查提纲,注重强化提纲的说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此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重点更加突出、方向更加明确,帮助问题案件及时顺利“转码”。同时,充分发挥“捕诉一体”办案优势,加强侦捕诉人员之间的联系沟通,对非绿码案件逐案建立问题清单,根据不同颜色的“案件码”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动态管控,红码案件一周一评估、黄码案件半月一会诊,督促扣分项目定期“销号”。公安机关根据问题清单指引,高效利用侦查阶段有利时机,及时补强完善证据,确保审查起诉前证据收集到位。承办检察官依据后期补证情况及时更新案件评分,“案件码”颜色随之动态更新。此外,对于部分经补充侦查后仍不能顺利“转码”的重大疑难案件,由公安机关在案件侦查期限届满前15日启动诉前会商程序,共同商讨解决办法,争取案件进入审查起诉环节时均能接近或达到绿码标准。

  合理用码。移送审查起诉时,案管部门按照“绿码放行、黄码待定、红码退回”的标准分类受理。针对黄码案件,由承办检察官进行甄别,综合考虑已有证据情况、侦查剩余期限等情形,分别作出延期受理、先收后补等决定,有效防止案件“带病”移送审查,大大降低了退补率与延长率。

  此外,“案件码”程序还设置异议复评、在办案件得分详情和转码日志查询等功能,从而确保案件评分规范,倒逼侦查人员、检察官切实履行职责。

  据了解,该院自“案件码”试行以来,“案-件比”稳居嘉兴市基层院最优。

  单轨制协同解放司法生产力

  如果说“案件码”程序让办案情况变得“全程监管、进度可视”,实现了办案质量提升,那么政法一体化单轨制协同办案模式则在卷宗流转中解放了司法生产力,实现办案效率提升。

  据了解,作为浙江省政法一体化单轨制的先行院,试行以来,该院已协同办案295件,在线流转卷宗632册,14个协同项目全部实现案件流转“干警零跑腿”、疫情办案“人员零接触”。

  聚焦流程再造,达成智能物联。凝聚政法合力,统一电子卷宗制作标准,配强高速扫描仪、OCR图文识别等技术装备,保证案、人、物、卷颗粒全收,在线流转无缝对接。检察个性配置电子墨水屏等设备,离线阅卷、移动办案方便快捷。

  聚焦智能延伸,提升协同效能。以试点浙江省检察刑事智能辅助系统为契机,该院积极搭建具有从单轨制协同办案系统中智能提取前端数据、自动智能组装文书等功能的人工智能辅助平台,着力促进系统从“能用”到“好用”转变。系统自6月应用以来,辅助办结刑事案件、自动生成审查报告63件(次),有效缩短了办案时间。

  聚焦难点攻坚,打破传输壁垒。针对音视频等大容量证据在流转中的传输难题,该院联合相关部门部署建设大容量证据共享系统,以千兆级网络为“高速通道”,实现音视频证据无障碍传输、高质量协同。据了解,嘉兴全市检察机关将以海盐模式全面铺开建设。

  听证直播让公平正义可感

  6月9日,胡某故意伤害拟不起诉一案在该院听证室进行公开听证并在中国检察听证网同步直播。当天,除了听证员“面对面”现场听证以外,还有近千名网友通过网络观看直播。

  据悉,自今年3月被最高检确定为全国检察听证互联网直播试点单位后,该院第一时间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配齐硬件设备,顺利完成全国首批全省首例互联网直播“首秀”。

  高站位谋划抓建设。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整体布局上兼顾权威严肃性与平等亲和性,依托高仿真智慧听证系统,一体化集成场景画面,“云听证”身临其境感受真切。在一体化听证室建设过程中,该院明确各业务部门为检察公开听证责任部门,案件管理部负责从源头上对听证案件进行筛选把关,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形成检察听证工作合力。

  高质量推进促规范。制定《公开听证互联网直播工作规则》,确定直播适用范围,明确听证参与主体,统一听证基本流程。针对刑事申诉、不起诉、羁押必要性审查等9类业务不同特点,量身定制9大实施细则,满足不同类型案件听证需求。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担任听证员,启动“闭门评议”,多方倾听民声民意,多元化解社会矛盾。

  高水平应用显效果。以模拟演练备实战,精心选定一房产中介因争抢客源致人轻伤拟不起诉案,开展听证互联网直播“试水”,成立办案联络、技术服务、舆情应对三个专项小组,为首播提供“硬核”保障。新华社等16家媒体对此同步报道,新华社在线阅读量64万。截至目前,已互联网直播听证3场,累计观看量3000余人次。

  编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