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预审故事之一:篮球问供
2019-03-28 16:15:00  来源:检察宣传文化网

  如今的“炮局”只剩下了雪泥鸿爪,但那些精彩故事不会谢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北京鼓楼西大街发生了一起碎尸案。嫌疑人被送到炮局后,领导决定由我来讯问此案。在审理过程中,我耍了些小聪明。”老卢开始侃起他经办的这起凶案。

  被害人是北京朝阳区的一名女子,失踪多日,家属为此报案。公安机关查找未果的情况下,在各区街道居委会的帮助下张贴了失踪人员的照片,期望通过发动群众获得这名失踪女子的线索。

  《寻人启事》贴出不久,有群众报告:照片上的这个女的经常到我们小区找一个小伙子。

  公安侦查人员迅速到该男子住处展开调查。屋里虽然干干净净,但侦查员嗅到了空气中的血腥味道,细心的侦查员在慢慢翻开床上铺的褥子时发现,褥子的背面全是已干涸了的血迹。侦查员初步判断,该屋应该发生过命案,应为第一作案现场,住该屋里的那名男子应该就是凶犯。

  该男子是天还没黑的时候被送到“炮局”来的,老卢按照自己的预审习惯并不急于问案,而是对送案的刑侦人员进行了“询问”。

  “他承认杀人了吗”?老卢问送案的侦查员。侦查员说:“他死活不承认自己杀人。”

  “你们找到被害人的尸体了吗?”“没有。”

  “现场有没有找到作案工具”?“没有。”

  “那你们抓他的依据是基于什么?”“我们基于两点:一是他和失踪的女孩关系密切;二是在他屋里发现大量的干涸的血迹。”

  “那就是说,在你们送来的卷宗里没有手拿把攥他杀人的直接证据以及他承认杀人的口供?”

  “没有。所以我们问到现在才只好把人给送来,否则24小时之内我们就得放人。”

  按“炮局”的规矩,凡接重大刑事案件时,刑侦部门必须向他们提供足以证明案犯犯罪的证据,否则他们可以不接案,嫌疑人还得由刑侦部门怎么拉来的怎么拉走。

  老卢翻了翻刑侦部门送来的卷宗,再看看侦查员们近似于祈求的眼神,说:“行,这人我收了。”

  这时老卢仿佛都能看见侦查员们眼中泛起的感激的泪花。

  “但是,你们必须要随叫随到,按我的要求去搜集证据去。”

  老卢为什么敢破例地收下这名嫌疑人?他心里有底儿,就凭侦查员基于的那两点。

  晚上九点来钟,老卢把嫌疑人“提”到了预审室。

  老卢仔细地观察了他一下:个头挺高,身体略瘦,白净净的不像是个没文化的粗野蛮人。从卷宗里得知其曾在某师当过兵,于是老卢故意慢条斯理地开始讯问。

  由于是晚上提审,领导也看不见他,他故意把俩大脚丫子放在预审台上晃悠。老卢刚把嫌疑人的基本情况问完了一遍,嫌疑人突然冷不丁地蹦出一句:“人不是我杀的!”

  嫌疑人高度绷紧的那根弦儿断了,这正是老卢所要的结果。

  老卢一笑:“你着哪门子急呀?我问你杀人的事了吗?”老卢停顿了一下问,“你也当过兵?”这时老卢把脚从预审台子上收了回来。

  “1976年的兵。”

  “我也当过兵,我是1970年的。按军队规矩,早一年就是老兵,晚一年就是新兵,对吗?”老卢缓和了口气。

  “对。”嫌疑人好奇地看着老卢,两眼直滴溜,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感觉,但看得出来他正在努力揣摩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既然咱俩曾经都是军人,今儿咱们就按军队的规矩来行不行?”案犯越想让老卢问他有准备的话题,老卢越是不着边际。

  “行吧。”他回答得有些勉强,也显然不自信了。

  “新兵见到老兵的时候,新兵应该怎么称呼老兵?”

  “叫班长。”

  “那你应该叫我什么?”

  “班长。”他轻声回答了一句。

  “就这么叫吗?”老卢突然严肃起来,嗓门提高了八度,眼睛直盯案犯的眼睛。这时老卢捕捉到了他惊慌失措的眼神。

  “我告诉你,你要起立,双脚并拢,目视班长,行举手礼并大声喊班长好,对不对?”

  “对。”

  “重来一遍。”老卢眼睛盯着他使用了命令的口气。

  这小子起立,“啪”的一个立正对老卢行了一个军礼,然后大声喊出了:“班——长——好!”

  老卢把绷着的脸一放松,笑了笑:“行,坐下吧。”

  这时,老卢已经主导了他的思维。

  “你身高有一米八五吧?”老卢问他。

  “您的眼神真厉害,我就是一米八五。”

  “我是干吗的?什么事儿能逃过我的眼睛。”老卢开始给他有压力的暗示了,“打篮球吗?”

  “打!”

  “就你这身高和块头儿,你不是打专业的。”

  “您真神了,我是师球队的。”

  “我不神,因为我是打专业篮球的,像你这样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业余的。”老卢不断地给他心理暗示。

  “你打什么位置?”老卢问。

  “我打左前锋。”

  “哈哈,你小子又撞到我枪口上了,我也是打这个位置。”老卢开始摧残他设置好的心理防线和仅存的一点点儿自信。

  “那你给我讲讲左前锋在进攻时都有哪些战术?”

  “什么战术?不就是投篮吗?”

  “你是真会打还是真不会打?”老卢斜着眼瞅他,依然摧残他内心的防线。

  “我们那个球队不正规……”案犯开始认怂了。

  “我告诉你,左前锋有好几种战术……你过来。”老卢拿出一张笔录纸放在预审台上,在纸的背面边画边和他讲起了左前锋的几种战术。但带血的褥子照片也被老卢不经意地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

  “你打过快攻吗?”

  “打过。”

  “怎么跑位?”

  “是这样、这样的……”

  “你跑得不对!快攻应该是这样跑的……”

  “提审,您别说了,人是我杀的,我什么都跟您讲……”

  这一夜,案犯把作案经过如同竹筒倒豆子般麻利儿地讲了一遍。原来,失踪人员和他是一起学车的车友,由于他借钱还不上,女车友三番五次到他家要账,弄得街坊四邻都知道这小子和这个女的有些什么事儿。在一次被害人再次登门讨账时俩人发生口角,他一怒之下把她杀死,碎尸后趁夜黑人静,骑车驮至后海弃尸。

  第二天一大早,嫌疑人就带着老卢到了后海,指出了沉尸地点。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的“水鬼”队员下到水里,按照犯罪嫌疑人指点的位置陆陆续续地把被害人的尸块打捞上来……

  老卢告诉我:在预审过程中,什么样的人都会遇到,有顺毛捋的,有吃硬不吃软的,有吃软不吃硬的,有装疯卖傻的,有“死鱼不张口的”,还有吞钉、刀片自杀的等等,但是让嫌疑人服你是至关重要的。

  我补充了一句:“是不是预审员也要和嫌疑人之间建立必要的信任?比如到您手里的案子,基本上都是命案,嫌疑人明明知道说了就得死,他还说吗?”

  “确实,你还得让他信你。比如我审的那些案件,我都告诉他,不老实交代,但查证属实的,你百分之百得死。但只要主动交代了,我不能保证你百分之百能活,但能保证你肯定不是百分之百死。”

  “你干了十多年的预审,什么大案子都见过,这问案子的功夫是怎么学的?”

  “跟师傅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自己的悟性。老预审员经验丰富,他教给你哪些该问,哪些不该问,什么时候问,什么时候不问的一些方法,而你要悟出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才行。”老卢说:“就拿这起杀人案来说,就如同打仗攻一个山头一样,久攻不下就要想其他的办法,你可以集中更强的火力、兵力再攻;你也可以佯攻、侧攻;你可以装作撤退引敌出动加以消灭;你也可以紧紧围住使其断水断粮最终屈兵等等。无论你使用什么招数,要掌握嫌疑人的心理,使用攻心的路子要对才行。总之,你记住了:你永远要比嫌疑人聪明才行。”

  编辑:项佳锐